如何正確陪伴精神病患? 掌握4要訣 幫助他走出黑暗

如何正確陪伴精神病患? 掌握4要訣 幫助他走出黑暗

許多人一聽到「精神病患」,就會把他們與「危險」、「可怕」…等連結在一起;事實上,他們是「病人」,而不是「惡人」,生病並非他們所的選擇,他們也很無助,很需要被幫助。


果子傳媒 記者陳又瑄 / 採訪報導

從犯罪事件人人喊打的兇嫌,到處境可憐的失能者,皆不時地與精神疾病扯上關聯,使得精神病患在社會中成了一種可疑的存在。精神科醫師黃以文談到,當年他剛進醫院就職時,醫院給了他一串鑰匙,這一串鑰匙將醫院的精神病患鎖在一道又一道門的背後。許多人一聽到或看到「精神病患」四個字時,就會把他們與「危險」、「可怕」、「攻擊性」等連結在一起,將他們視為惡人,對他們退避三舍。

但事實上,精神疾病患者是「病人」,而不是「惡人」,生病並非他們的選擇,他們也很無助,很需要被幫助。如果我們了解他們的症狀,預先有對應的方法,那麼我們就不會感到恐懼,也能給予他們適時的幫助。

從情緒到身體 精神疾病可能出現的各種症狀

首先,我們能做的,就是先了解精神疾病在以下各層面可能出現的症狀:

情緒情感:憂鬱、煩躁、焦慮、緊張、過度興奮、易怒、自我膨脹、情緒高亢等。
行為方面:行動遲緩,坐立不安,怪異行為,自傷暴力行為,酒精藥物濫用等。
思考方面:強迫性思考、被害妄想、疑心、沒有安全感、邏輯推理障礙等。
知覺方面:幻聽、幻視、嗅或觸幻覺、其他錯覺與幻覺。
認知功能:注意力不集中、思考障礙、記憶力障礙、學習能力下降等。
身體症狀:失眠、頭痛、耳鳴、虛弱、胸口不適、呼吸不順、腸胃失調等。

當病人有以上病狀,導致無法處理自己事物,經專科醫師診斷認定者,為患有精神疾病。

他不是故意的 如何陪伴生病的他?

「為什麼他在自言自語?」、「為什麼他這麼敏感,老是為小事糾結?」、「好怕他生氣,跟他講話好緊張喔!」、「他為什麼這麼想傷害自己?」相信這是許多人跟精神病患相處時的疑慮。到底該如何與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相處、鼓勵他們接受治療並能回歸正常的生活?

一、傾聽 陪伴 比建議更重要

對於精神病患的幻聽、妄想等症狀,應該採取中立的態度,不要跟他爭論或加以批評,接受病人可以有他自己的想法及感覺。但是不需要贊同其內容,最重要的是,要關心病人受其病症帶來的情緒困擾及行為影響。了解病人目前的狀況並非故意,乃是出於生病而無法控制。因此,傾聽與陪伴比提出建議還重要,諸如「想開一點就好了」等話語應盡量避免。

「傾聽」對精神病患來說相當地重要,當你傾聽患者心事的時候,患者有了吐露的對象,他的壓力就會下降。黃以文醫師分享,許多患者數十年來看診,都是訴說一樣的事件、一樣的話。身為醫師的他,常常只是靜靜地聽著,而這樣的陪伴,卻給他們最大的安慰,讓他們有勇氣渡過那些痛苦不堪的日子。當然,照顧者也要建立健康的界線,照顧好自己,才能更長遠的陪伴患者。

二、若情緒、行為突然轉變 請多加留意

如果身邊的精神病患者曾表達出「自殺」的念頭,在可能的情況下,盡量不要讓其獨處,並試圖從言談中同理他們,重燃人生的盼望。平時應多留意病人的情緒及言行舉止,不要輕視警告信號,像是病人行為突然改變,例如:嚴重憂鬱症患者突然變成開朗,或者一直在交代物品、財產的分配等。在病患所處的環境中,盡可能移除危險物品,例如:藥物、刀具或其他可能被使用的潛在危險物品。若情況很緊急時,千萬不要猶豫,立刻打110或119求助,讓專業的警察或消防員來處理並提供及時的幫助。

三、以商量、引導方式 輔導就醫

有些精神疾病會影響病人的認知功能,導致病人不知道自己需要就醫。或是,病人覺得自己是異於常人的,害怕遭受歧視,而不願意就醫。對待這樣的患者,建議盡量以商量、引導的方式,不要用「你是病人就是要看醫生」的方式,強迫病人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。

有些病人覺得看精神科就會被貼上負面的標籤,這時可以找一些醫學資料告訴病人,精神疾病就跟高血壓、心臟病一樣,是身體器官的疾病,透過就醫或服藥就會有所改善。

若是患者產生抗拒反應時,最好有兩、三個親友協同一起來醫院,一、兩人隨側陪伴,另一人則幫忙掛號等流程。如果無法自己帶病患到醫院,也可以尋求警消人員、衛生所公共衛護理師的協助,在減少受傷的前提下,勸服其強制就醫。

四、建立規律健康生活 有助病情好轉

病人一開始生病,難免會需要倚賴家人幫忙,但隨著病情的穩定,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,要鼓勵病人為自己的生活付起責任。可以從最基本的保持病症穩定、養成規律作息開始做起。許多精神疾病患者因藥物等因素,導致生活作息不規律;可以與醫師配合,找到合適的藥物種類,建立合理的服藥時間,來因應服藥後所產生的副作用;生理時鐘的調整需要循序漸進。

另外,有些病患是受心理因素影響,導致他們早上不想起床、晚上又不想睡覺。這時,可以陪伴病患找一些令其感興趣的活動,引發他們願意早起的動機,進而在調整作息的過程中起到協助作用,進而培養病患自我管理的意識,建立其獨立自主的能力。

在飲食方面,因服用藥物期間,對於血壓、血糖、血脂等數值需要進行定期的追蹤與控制,應避免攝取動物性脂肪及反式脂肪酸,可多攝取高纖維食物。此外,運動會產生腦內啡,令人感到快樂,所以規律的運動對病患也是有助益的!

更多的愛與接納 才能幫助他們重返社會

一般人對於精神病患者的觀感,多半來自媒體所報導的社會事件,因而形成負面的刻板印象。這常讓患者雪上加霜,不但要面對疾病,還難以在社會上生存。但精神疾病患者經專業之精神科治療與復健之後,仍具有相當的工作能力與工作動機。對於這群特殊族群而言,他們不僅是需要家人親友與專業人士的關懷支持,更是需要社會大眾的包容與接納。

如此一來,就能幫助他們可以從一個低自信、低自尊的人,慢慢的找回自信心與生活重心,不僅能夠恢復正常生活,更能回歸工作崗位,進一步對社會有所貢獻!

 

推薦閱讀:

用愛托住所愛!陪伴憂鬱必學安慰技巧「三要 三不要」

韓劇《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》 生病不是罪!接納才能帶來療癒的曙光

陪伴憂鬱到心累! 別把「對方好轉的責任」一肩擔,你沒那麼強大

Slider

延伸閱讀

大家都在看
訂閱果子
捐款贊助

因為有您,我們可以做得更好!

文章分類

果子專欄

愛的解答站

Slider

追蹤我們